微信号
18322445027
本文目录一览:
成语"功亏一篑"是什么意思?
功亏一篑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gōng kuī yī kuì,意思是功:所做的事情; 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却没能完成,结果枉费工夫。
成语典故:《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论语·子罕》: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金庸《天龙八部》第三十一回:一人道:"老兄聪明得紧,对本派的奇功倒也知之甚深。不过这马屁、法螺、厚颜三门神功,那也是很难修习的。寻常人于世俗之见沾染甚深,总觉得有些事是好的,有些事是坏的。只要心中存了这种无聊的善恶之念、是非之分,要修习厚颜功便是事倍功半,往往在要紧关头,功亏一篑。"
近义:功败垂成、枉费工夫、毁于一旦 、付之东流、付诸东流、枉然。
反义:善始善终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指功败垂成。
造句:我们做事一定要善始善终,否则终会功亏一篑。
辨析:功亏一篑,功败垂成,都含有"以前的努力全白费,最后未完成"的意思。区别在于:功亏一篑含有"失败的原因在于只差最后一点努力"的意思;功败垂成本身没有这个意思。
功亏一篑是什么意思
为功亏一篑的意思了达成某一件事已付出了努力功亏一篑的意思,但最后差一点点而未能达到功亏一篑的意思,谓之【功亏一篑】。
例如可用于运动员竞技、科研实验、某项策划功亏一篑的意思的实施等等。
什么叫功亏一篑?
就是最后时刻成败在此一举
然后就是以前的努力都付之一炬了
所以叫功亏一篑
成语“功亏一篑”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是如何运用的?
“功亏一篑”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功亏一篑的意思,甚至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过它功亏一篑的意思,但其实很少有人仔细去了解过这个成语的含义以及背后的典故。“功亏一篑”原意是指在堆建土山的过程就差最后一筐泥土没有成功功亏一篑的意思,表达的是惋惜懊悔之情。而它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至周朝,那时天下初定,列国来朝,武王志得意满。西方旅国进贡几条藏獒,他非常喜欢,大臣中召公生怕天子有沉湎享乐玩物尚志的迹象,于是上书劝诫,这里也就有了“功亏一篑”的故事。
所以这个词往往代表长者对待后辈所说的劝导之言,但随着时代变迁它所运用的语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我们听到功亏一篑,往往是某人在感概自己的失败,更多是自嘲惋惜之意,比以前少了规劝的味道。当然在词典中它也存在很多同义词,比如功败垂成,前功尽弃等等。中文语境里这几个词都属于比较书画化的用法,一般生活中大家说话可能都不会如此严肃死板,当然如果遇到这种差一点成功的情况大家会说“可惜”。
“可惜”与“功亏一篑”表达着同样的含义和心情,但是用语更加通俗易懂,就连目不识丁的人都能理解。所以它也就不断挤占对方在日常交流中的使用频率,当然这是语言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情况,它只会变得越来越口语化和直白化。当然成语作为中华民族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国人宝贵的精神遗产,自然不会被抛弃。只是在现在这个阶段,它们慢慢蜷缩进了文学殿堂里,比如语文教材,汉语词典,以及各种小说作品等等。
回想起来,现在你听到“功亏一篑”这个词最多地方肯定是一些古装电视剧,或者新闻报道。自己生活中再也不习惯开口用这些词,这或许已经成为一种悲哀,但是只要你有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即便只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对个人意识形态都能造成不小的影响。
功亏一篑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却没能完成,结果枉费工夫。
读音:gōng kuī yī kuì。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指功败垂成。
出处:先秦诸子《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译文:要建造九仞高的山,如果最后一筐土石不倒在山顶上,那么山的高度就不会达到九仞,就会造山失败。
扩展资料
近义词
前功尽弃
拼音:qián gōng jìn qì
释义:指以前的功劳努力全部丢失白费。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之“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
译文:现在又率兵出塞,经过两周,背着韩国,进攻梁国,一次不能攻下,以前的功劳努力全部丢失白费。
用法:在句子中,可用作主语、谓语、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