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18322445027
本文目录一览:
无余涅盘是不是俱解脱阿罗汉的意思
楼主 您好
无余涅盘是指灭尽五阴名色之后的法界---无余涅盘界,不论是慧解脱还是俱解脱阿罗汉,舍报后因为我执已断,不受后有,已经灭尽名色五阴而不会再出生,因此都是无余涅盘界。两者的差别者在於:
俱解脱阿罗汉具足四禅八定的基础,断除我执之后,能够取证灭尽定,因此能直接灭尽五阴名色,而不用等待舍报时才能入无余涅盘。
慧解脱阿罗汉则不然,因为没有四禅八定为前提,所以断除我执以后,无法取证灭尽定,更无法当下灭尽名色五阴而入无余涅盘。不过,慧解脱已断无明漏,三界爱已断,至少能够发起初禅,因为初禅的发起在於断除欲界爱,所以没有不发起初禅的慧解脱阿罗汉,只是二禅以上才是硬工夫,得要再继续进修才能取证,然而禅定非关解脱,四禅八定有助於解脱上的慧观,但是解脱的取证,关键还是慧力而非定力。
无余涅槃是何义?
一有余涅盘无余涅盘什么意思,二无余涅盘。新译曰有余依无余涅盘什么意思,无余依。依者,有漏之依身。对于惑业而曰余。有余涅盘者,为生死之因之惑业已尽,犹余有漏依身之苦果也。无余涅盘者,更灭依身之苦果无所余也。此二种之涅盘,同为一体。三乘之行人,于初成道时,虽证得之,而无余涅盘之现,则在于命终之时。 智度论三十一曰:‘涅盘是第一法无上法。是有二种:一有余涅盘,二无余涅盘。爱等诸烦恼断,是名有余涅盘。圣人今世所受五众尽,更不复受,是名无余涅盘。’ 此二种就大小乘分别之,有三门:一、单就小乘分别。断生死之因,犹余生死之苦果,谓之有余涅盘。断生死之因,同时使其当果毕竟不生,谓之无余涅盘。现无余涅盘之相,在命终之时。盖无余涅盘者,灰身灭智,一有情都灭也。二、单就大乘分别。变易生死之因尽,为有余,变易生死之果尽,为无余。三、大小相对而分别。小乘之涅盘为有余,以犹有变易生死故也。大乘之涅盘为无余,以更无余之生死故也。此一义出于胜鬘经。见胜鬘经宝窟下本。又身智永灭,大小乘各异其说。小乘之空义,谓三乘之圣人,入于无余涅盘,则身智永亡而无一物。法界中灭一有情也。大乘中有相性二宗。相宗之唯识宗谓定性二乘之无余涅盘,为毕竟都灭。不定性之二乘及佛之无余涅盘,非为实灭。二乘之人,离分段生死,谓为无余涅盘,佛息应身之化,归于真身之本,谓为无余涅盘。性宗三论华严天台之诸家,谓无有定性之二乘,毕竟成佛也。故法界无有实灭之无余涅盘者,但息妄归真,缉化还本,而入于无余涅盘耳。大乘义章十八曰:‘入义有三义:一就实论,入息妄归真,从因趣果。二、真应相对,息化归真,故名为入。三者唯就应,现舍有为过,趣入无为,故名入。’ 小结一下,通俗的讲,有余涅盘,就是大彻大悟,成佛无余涅盘什么意思了无余涅盘什么意思;无余涅盘,就是命终之时,离开了这个人世。
无余涅盘是什么意思
涅盘分为两种:一有余涅盘,二无余涅盘。新译曰有余依,无余依。依者,有漏之依身。对于惑业而曰余。有余涅盘者,为生死之因之惑业已尽,犹余有漏依身之苦果也。无余涅盘者,更灭依身之苦果无所余也。此二种之涅盘,同为一体。三乘之行人,于初成道时,虽证得之,而无余涅盘之现,则在于命终之时。
具体而言:
1,依小乘的说法,阿罗汉惑业已尽,生死已了,而身体尚在,名有余涅盘,或有余依涅盘,言其生死之因虽尽,但还余有漏的依身在,待到依身亦亡,则名无余涅盘,或无余依涅盘。2,依大乘的说法,菩萨变易生死之因尽,叫做有余涅盘,要到变易生死之果尽,获得佛之常身后,才叫做无余涅盘。
3,就大小相对说,小乘的无余涅盘,因尚有惑业苦之残余,故叫做有余;至于大乘的无余涅盘,因究竟而无残余,故叫做无余。
无余依涅槃的意思?
《大涅槃经》说涅槃具常、恒、安、清凉、不老、不死、快乐八味。小乘分涅槃为有余依、无余依两种。有余依涅槃无余涅盘什么意思,谓烦恼虽已断尽无余涅盘什么意思,但清净心尚依前世惑业造成的果报而住无余涅盘什么意思,《本事经》云“漏尽心解脱无余涅盘什么意思,任持最后身,名有余涅盘。”无余涅盘,谓生死之因已尽残余的所依亦灭,众苦永寂《本事经》云:“诸行犹相续,诸所受皆灭,寂静永清凉,名无余涅盘。”实即证得涅槃而未死者名有余涅盘,已死者名入无余涅盘。《大毗婆沙论》即云:“但有寿命,皆名住有余依涅盘无余涅盘什么意思;寿命灭已,皆名无余依涅槃。”
什么是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
有余涅槃就是证了佛果当菩萨了,但人的肉体还在受罪。
无余涅槃就是连肉身都舍了去,证得大超脱。
金刚经中“我皆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何为无余涅槃?
“无余涅槃”用白话来说就是把所有的烦恼全部断尽了,包括佛教说的三大烦恼,即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就是圆满成佛了。
和其相对的是“有余涅槃”,即仅仅断掉了见思烦恼,出了三界,没有了六道轮回,但是没有见性,离成佛还早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