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18322445027
本文目录一览:
韩信是谁的手下
韩信是刘邦的手下。
韩王信是原来韩襄王的庶出孙子,身高八尺五寸。到了项梁拥立楚王的后代楚怀王的时候,燕国、齐国、赵国、魏国都早已自己立下了国王,只有韩没有立下后嗣,所以才立了韩国诸公子中的横阳君韩成为韩王,想以此来占据平定原韩国的土地。
项梁在定陶战败而死,韩成投奔楚怀王。刘邦带军队进攻阳城时,命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韩国原有地盘,得到韩信,任命他为韩国将军,带领他的军队随从刘邦进入武关。
扩展资料:
早期,他是穷人,也是废人,既不会经商,又不能种田,政府也不肯雇用。因为穷,只能到处蹭饭,先在南昌乡长家混吃食,后又在河边吃漂母的饭,再后来,竟受到街头混混污辱,被迫从人家跨下钻过。
所谓穷则思变,辱更思变,他背着嘲笑,提着剑,去寻找战争。此时,秦末战争已经开始,各地反秦武装纷纷举事,遍地都是王侯将军。很多人都在认真闹事,都想在秦的大蛋糕上挖下一块。他很清醒,知道自己的目的,走进战争不难,难的是被人赏识,找到向上的梯子。
为此,他开始择人,方法是自我推销,期望能引起注意。起初,他跟了项梁。因为项梁是楚将,他是楚人,有同根而生的意义,也许更便于推销。但他没有机会,和领导说不上话,最终“无所知名”。项梁战死后,他跟了项羽,几次献计献策,项羽不理不睬,无奈,只好投奔刘邦。
在他看来,事情不能就这么算了,你项羽可以有眼无珠,可天底下有眼有珠的人多了去了,没准就能碰上一个。他投刘邦,其实只是想撞撞运气,谈不上有什么把握。毕竟,他不了解刘邦,只知道刘是忠厚长者,有点儿地盘和人马。
韩信投汉初期,仍“未知名”,仍在自我推销。因为犯下死罪,在被砍头之际,他推销成功,说动了滕公夏侯婴,免于一死,还当上了治粟都尉。他又抓住了萧何,多次面对萧进行自我宣传。虽费尽口舌,结果却无法期待,韩信只好逃亡。
这一次,却因为萧何手疾眼快,外逃未遂。经萧何强烈推荐,刘邦这才以最隆重的礼仪,拜韩信为大将。此时,刘邦对韩信一无所知,之所以拜将,既出于对人才的渴望,也源于对萧何的信任。刘邦很精,他的想法是:既拜你为将,你就得是那块料,否则,你还得走人。
拜将之后,他马上找韩信谈话,进行具体考察。现在已很难确知韩信受教育情况,但该人善于局势分析,精于兵法,却是不争的事实。谈话中,韩信纵论时局,剖析前景,指出了项羽的弱点和失误,提出了谋求天下的种种构想。
“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韩信和刘邦的照面,分明是命运的巧意安排,是历史的歪打正着。因为有了刘邦,韩信才有了大感觉,建了不世之功,由此改变了自家命运。也是因为有了韩信,刘邦才得以灭项羽、定天下,成就了丰功伟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韩信:选择之得与失
韩信是谁的部下
韩信是刘邦的部下。韩信在秦末大乱之际投奔项梁、项羽,未得重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为大将,制定“汉中对策”,申军法,设还定三秦之计。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时人对韩信的评价。作为统帅,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韩信本是项羽的部下,为何后面跟随了刘邦?
韩信投靠项羽时,待遇还算不错,项羽让他做了执戟郎中,相当于项羽的侍卫。
这个执戟郎中的位置还是不错的,天天都可以看到项羽,这样就提高了面见领导的机会。这么好的机会韩信当然不会让它白白溜走,所以韩信利用这些机会屡屡在项羽面前提出自己的意见。
这些意见是很好的,但是项羽就是不接受不接纳,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连考虑一下都不肯。说到底项羽就是看不起韩信,在项羽眼里韩信就是名不经传的人,没有什么名气,对领导说话也不客气,而项羽是什么人?项羽可是身经百战的将军,战场经验十分丰富,而且项羽对自己的军事能力很十分自信。
你韩信一个没什么名气 对领导说话还不客气的小子,天天在项羽面前提意见说如何如何打仗,如何部兵排阵,在项羽眼里韩信就像赵括一样就会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没有任何实际能力。所以项羽根本没想过会重用韩信。
韩信在项羽身边待久了也看出来了,项羽是不打算重用他了,而且通过日常的接触韩信也发现了项羽的一些致命的缺点。并且韩信最希望的就是建功立业,既然已经不会被重用,那留下来也肯定无法实现建功立业的抱负了。韩信就想了,既然你不重用我,那我就换个能实现我抱负的领导。于是连夜逃跑,投奔刘邦,好歹刘邦那里还有萧何帮忙引荐。
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刘邦开始越来越注意韩信,并且随后发现了韩信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然后委以重任。
‘韩信’起先是谁的部下?后来又怎么效力于刘邦…
最初是
项梁
的部下,可能仅是一个小兵,因此没有什么名气。项梁败亡,他转归项羽。在项羽的手下,仅为执戟郎中这样的小官。他曾多次向项羽进献计策,皆不项羽所用。因此
韩信
离开项羽,投奔了
刘邦
。
初到汉营,亦不为重用,仅做到了连敖。有次因为犯法当斩,轮到他时正好
滕公
夏侯婴
路过,他大喊,引起夏侯婴注意。夏侯婴见韩信相貌不错,又听他说话的口气看似不是平凡之人,于是就下令放了他。经过谈话后,夏侯婴发现韩信是一位很有本事的人,于是就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也没有在意,但是老朋友推荐的应该给个人情,就封韩信做了个治粟都尉。
韩信当然不会满意治粟都尉这样级别的职务。他又与
萧何
来往,萧何发现韩信是位奇才,于是再次向刘邦推荐韩信,但是刘邦一直没表态。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向刘邦推荐了他,而还未表态,估计没戏,于是留下话给萧何后就走了。萧何听说韩信走了,于是赶紧追,于是发生了有名有“
萧何月下追韩信
”的故事。
韩信回来后,刘邦这次认真的把韩信召来,两人经过几番交谈,这时刘邦才发现韩信真的是位奇才。于是拜韩信为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