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18322445027
本文目录一览:
- 1、《水门桥》惊现“冰雕连”,这部电影是根据哪些历史真实改编的?
- 2、根据电影长津湖谈谈国防的必要性和意义?
- 3、长津湖一战有多惨烈?三支队伍成为冰雕连,宋时轮:我对不起他们
- 4、美国军事史上最大的失败,抗美援朝的转折点——血战长津湖
- 5、伍千里有没有变成冰雕
- 6、冰雕连为什么三天三夜不能动
《水门桥》惊现“冰雕连”,这部电影是根据哪些历史真实改编的?
水门桥也闹了一些,大家都很期待这部电影。《长津湖之战》上映后票房很高,很多人之前对战争了解不多,但大部分网友都是通过这部电影了解到战争的残酷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因为这部电影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很多人也期待着它的续集。电影《长津湖水门桥》展现的是长津湖水门桥之战,这是一部改编自当年抗美援朝真实战争的电影。
这场战役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所以这部电影以历史战争为电影情节,既能展现恢弘的历史观和战争观,又能以电影的方式向观众展现战争的残酷。让观众在看电影的同时感受到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无论男女老少,看完这部电影都忍不住落泪,因为每个人都忍不住想起了许多为祖国和人民献出生命的英雄前辈。尤其是看到那些士兵在雪山埋伏敌人,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被冻成了雕塑。
此外,当他们战斗时,他们的口袋里装满了冷冻的硬土豆。为了纪念那些鲜卑人,很多人都尝试了冷冻土豆。自从这部电影的续集正式公布后,很多网友都期待着再次了解历史。这部电影是长津湖战役的续集。原班人马一点都没变,而长津湖之战取得了非常高的票房纪录,所以这次还是原班人马。既能在票房上有很高的号召力,又能继续诠释电影的精髓。
很多粉丝和观众也期待原班人马继续发挥,不仅可以出现新的故事,而且最重要的是延续第一部电影的辉煌,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特色。很多人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觉得太夸张了,但毕竟电视剧里演的角色都被美化了。如果不真正了解这些战争,相信大家都感受不到它们的残酷。但是这些电影中描述的故事都是真实的,所以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可以保持一种敬畏之心。
根据电影长津湖谈谈国防的必要性和意义?
拍摄长津湖这部电影的意义想必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让大家牢记历史,毕竟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第二方面是让我们勇于面对未来,在过去我们落后的时候一就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帝国,在今天我们的国家富强了,面对美帝国主义我们应该更有底气,坚信未来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1、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朝鲜战争的第二阶段,长津湖战役在整个朝鲜战争中非常重要。正是长津湖战役让我们一举击溃了美国的主力部队,改变了朝鲜战役的整体战局。长津湖战役是我国在朝鲜战争中第一次整编制的歼灭美军。据统计长津湖战役我军一共歼灭美军13000余人歼灭美军一个整编团,并且打散了美军两个师。当然长津湖战役我军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伤亡14000余人其中有32%的战士死于冻伤。
2、为何没有御寒衣服:
在朝鲜战争中最著名的冰雕连事件就出自长津湖战役,很多人可能好奇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军战士在零下30多度的雪地中伏击却没有御寒衣物呢?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战局十分紧张,由于敌人间谍的刺探我军的军事情报泄露,导致我国第九军团进入朝鲜作战的计划被美军得知,为了打美军一个措手不及,第九兵团扔掉一切资重物资只带弹药和步枪轻装急速入朝,对敌人进行了伏击。虽然说沿途很多老百姓自发的将自己家的棉衣扔到火车上,但是对我们的战士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
3、面对未来:
当时我军的战士只有小米加步枪而美军却是武装到牙齿,用坦克迫击炮,重机枪,空中支援等等。我们的革命先辈硬是凭借着自己的战斗意志打赢了当时世界最强的美军。正是他们的无畏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我们处于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更应该坚定必胜的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
长津湖一战有多惨烈?三支队伍成为冰雕连,宋时轮:我对不起他们
七天国庆假期刚刚结束,大家大概还沉浸在假期的快乐中,还没有收回心来。除了 旅游 、休息以外,我相信不少人已经看了国庆档新出的电影《长津湖》了吧。
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截至假期结束,已经累积了接近 三十五亿的票房 ,可以说是假期档最为火爆的电影了。 看到影片中的 战士们以冻土豆为食物 ,不少观众回到家也冻上了土豆,自己亲身体验了一把冻土豆的口感,才明白当时的条件有多么的艰辛。
五千多个镜头 , 三个顶级导演合力打造 ,一幕幕壮观惨烈的战争画面和细节的刻画,拍摄完全使用 真实的武器和装备 ,就是为了将最真实最原本的 历史 事件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这样的制作也着实感动震撼了不少观看者。
实际上, 真实的战场比电影还要更加的残酷和壮烈 。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结束,各国的形势都发生了变化和重组,新中国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独立和崛起,而当时的 朝鲜半岛却面临着一个分裂的局面,战争一触即发。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韩国军队节节败退,美国为了维系自己的国际地位,发兵支援韩国参与了这场战役。他们借此机会命令美国的舰队 驶入台湾的基隆和高雄两个港口 ,名为巡逻,阻止中国的解放军进入台湾。
实际上他们跨越了“三八线”,不仅入侵了朝鲜,还侵犯到了中国边境的领土 ,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的安全。
面对美帝国主义这样的挑衅,中国义不容辞几乎是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强烈反对美国干涉亚洲形势的罪行,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并抽出兵力支援朝鲜。
抗美援朝中, 有接近两百五十万战士们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对朝鲜方进行了支援,连续开展了 五次战略性战役。
长达 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 ,在一边对战一边谈和的局面下,终于 在1953年7月签订了停战协议,得以结束 。那些完成使命的志愿军们,也在帮助朝鲜完成战后的建设和恢复后,于1958年终于回到了中国的国土。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维护了亚洲的和平局面,还为新生的中国建立了威望,巩固了政权。
长津湖战役 就是这场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战役,这场战役也是朝鲜战争的一个拐点,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基础。
参加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接近 十五万人 ,他们分别隐藏在朝鲜北部的山林之中和长津湖的各个位置。当时正值冬季天气寒冷的时候,第九兵团的战士们不远万里来到朝鲜。
原本 他们会在沈阳开启为期两个月的适应性训练,等到天气回暖的时候再来支援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美军抵达仁川,进攻事态超出了预估范围,打乱了原有的策略,无奈之下,中国兵团只得 提前入朝 。
在原来的计划中,他们只准备了二十六万套可以过冬的衣物, 先给了第一批入朝的部队 ,然后在 第二批人马适应训练休整的时候,第二批衣物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备齐 。
但由于计划的提前,当第九兵团刚刚抵达东北的时候,当地的人看到他们身上只穿了一件薄薄的棉衣,甚至有的只有一件单衣, 赶忙从当地征集了不到三万件大衣 ,当地 执勤的战士连带自己身上的棉衣也一起脱了下来,想要支援给他们 。但时间急迫,有些物资甚至还没有来得及送上那辆前往朝鲜的火车。
一下子来到寒冷的朝鲜,看着士兵们远远不够的冬装,身为司令的 宋时轮 犯了难,一时间他也实在想不到应该如何一下子变出那么多冬装给战士们,无奈之下, 他决定打电话向中央党委电话求助 ,却被 高岗拦了下来 。
因为这番劝阻,宋时轮最终也没有打出这一通救命的电话,这个决定也将是他做过作为后悔最为内疚的事情。事后,宋时轮回想起来也是一脸的悲痛。
那些抵达朝鲜的兄弟们,原本都是在温暖的南方生活的战士,不仅从来没有经历过北方的冬季,甚至根本不了解北方冬季生活的一些常识。
不巧的是长津湖那一年的冬天,也是 这五十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 ,温度几乎达到了 零下四十度 ,天空还下着 罕见的大雪 。这大概是很多来自南方的战士第一次看到雪, 他们穿着单薄的棉衣,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抵御寒冷。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不能生火取暖做食,因为他们要做到足够隐蔽不能被敌军发现行踪。走饿了,就 随地捧一把雪来裹腹 ,当时最好的食物大概就是 冻得梆硬的土豆 。
那么多战士手脚冻得青紫,露在外面的部分冻得没有一点知觉,那些 裸露在外面的部位,脆弱到甚至轻轻一碰就掉了,自己还没有任何的痛感 。
为了缓解寒冷,他们直接将自己 冻僵的手脚泡在了热水中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让 已经形成了冻伤的地方,造成第二次损伤 ,有些士兵还没有上战场,就因为这样错误的做法直接 失去了手脚 。
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自始至终都没有喊一声放弃,他们承受着饥寒交迫,在厚厚的积雪中艰难前行。在 美军飞机低空侦察的情形下 ,这一个壮大的志愿军队 穿越了两三百公里 , 竟然丝毫没有被对方察觉 ,简直可以被称为是一场奇迹。
到了双方交战的那一天, 中国的志愿军将美军打的措手不及 ,一阵穷追不舍,一天之内就让气焰嚣张的美军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到达了潜伏的地方,战士们需要静静地趴在雪地里,并且一直保持着战斗的状态,直到收到作战的指令,才可以行动, 这一等就是三天 。
接到指令后,很多弟兄们都还愣在原地一动不动,原来是已经悄无声息地冻死在了阵地上,宛如一个“ 冰雕连 ”,作为这场 战役的幸存者周全弟 深有体会。
他当时作为潜伏志愿军的一员,也经历了这一系列的长途跋涉,和漫长的待命过程。当潜伏了三天的他听到冲锋号响起的时候,也一股劲儿的想要站起来,但他却发现自己的四肢僵硬,根本使不上劲儿,成为了这“冰雕连”的一份子。
在周全弟被发现并送往后方进行紧急救治的时候,已经是 不省人事高烧不退 。如此情形之下,他的性命总算是保住了,但 四肢已经保不住了 。截肢的手术过程医护人员都 没有使用麻药 ,都是在冰雪的包裹下完成的。 那一年,他才十六岁 。
电影情节中,敌军指挥官看到从天而降的中国士兵,一脸惊慌失措,战场上也是节节败退,这一幕看的我们是热血沸腾大快人心。
若是没有那些在一线不怕险阻不放弃的战士们,我们又如何能尝到如今强大的中国为人民带来的甜头呢?
向一线的战士,向伟大的祖国致敬!
美国军事史上最大的失败,抗美援朝的转折点——血战长津湖
长津湖,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周边层峦叠嶂,一条“Y”字形的羊肠小道是唯一通路。1950年冬,中美两支王牌部队为扭转朝鲜战局在此展开“强强对决”,惨烈程度史上罕见,被称为“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
在这场“钢铁人”与“钢铁武装”的较量中,志愿军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陆战1师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还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对于此次战役,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评价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 历史 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被缴获的北极熊团团旗,现存于军事博物馆。
撤退中的美陆战1师士兵。邓肯摄
志愿军冰雪天气进行急行军奔赴战场阻击敌人。
“如果上帝能够满足你的一个要求,你最需要什么?”
那个士兵头也没抬地回答:“给我明天吧。”
其实,这场战役对双方来说都是炼狱。很多志愿军战士是在极度饥饿、疲乏、被冻得神志不清的情况下,仍拖着冻坏的腿顽强追击机械化的美军。
下碣隅里是美军师部所在地,地处“Y”字形道路的中心,还有一个临时搭建的简易机场,如果被志愿军攻下,陆战1师的后路和补给将被完全切断。
为了避免美军溃逃,20军早在11月28日,就向下碣隅里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无奈这里环形防御工事极其坚固,经过一夜的激战,只是抢下了下碣隅里东面的高地。
这块高地可以俯视下碣隅里防御阵地的任何一个角落,所以天一亮,美军就组织了大批士兵开始反攻。
守卫这块高地的,是58师的一个排,亲自带队上阵地的,是20军的战斗英雄、连长杨根思。
炮火和空中轰炸结束后,美军开始向高地冲锋。奇迹般地,在不可能有生命生存的高地上,站起了一排颤颤巍巍、摇摇晃晃的中国士兵,他们举起已经拉开引线的手榴弹,雨点般地朝山下扔去。
美军的8次冲锋都被打退了,而高地上,也只剩下杨根思、一位排长,还有一名负伤的战士。杨根思命令排长和伤员带着唯一的一挺重机枪撤下高地,自己则扛起了炸药包。当40多个美军冲上来时,杨根思突然从尸体堆里站起来,点燃引线,冲向了举着海军陆战队队旗的士兵。
撤到下碣隅里的美军虽然遭到重大伤亡,但他们能通过飞机输送伤员,通过空投补给恢复元气,但我方援军却因大雪没膝,没能及时赶到。即便如此,几乎已经打残的志愿军第58师,仍集结了仅剩下的1500名战士,做了最后的决死进攻。
在志愿军的“铁脚板”追击下,从下碣隅里撤退到18公里外的古土里,美军的车轮子又用了38个小时。这支世界上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队平均每小时走500米,每公里伤亡34人。
水门桥头“冰雕连”
由古土里撤退时,美军总人数不过14000人,各种车辆却高达1400辆,机械化程度之高,是志愿军难以企及的。宋时轮只好使出土八路的老法宝:断桥破路。
美军南逃路上的最后一关是水门桥,这座桥跨度8.8米,两端都是悬崖,周围没有任何可以绕行的道路。过了水门桥,再往南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那时志愿军的“铁脚板”将再也无法追上美军的车轮子。
美军深知水门桥的重要,派了一个坦克营40辆坦克一字排开守桥。
12月1日,志愿军发动突袭炸毁了水门桥,可第二天,美军工兵用一座木桥完成了修复。
12月4日,志愿军再度出击,第二次炸毁水门桥。而美军又在原桥残留的桥根部架设了一座钢桥。
12月6日晚,58师172团又组织了两个排的敢死队,发动了第三次炸毁水门桥的行动。这次,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突破了美军的炮火,将钢制大桥和根部基座全部炸毁。按照国内战争的经验,陆战1师这下是没跑了。
然而,美后勤连夜部署,在日本的三菱重工制作了8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用8辆C-119运输机,通过巨型降落伞,空投到了千里之外的水门桥附近。不到两天,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坦克的桥梁又架好了。
12月8日晚,减员万余人的陆战1师通过水门桥,仓皇逃向兴南港。该师作战处长鲍泽上校在回忆录中写道:“幸亏中国人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援和通信设备,否则陆战1师决不会逃离长津湖……陆战1师不过是侥幸生还。”
煮熟的鸭子从水门桥上飞了,时任58师师长兼政委黄朝天为此暴跳如雷,非要枪毙担负爆破、阻击任务的172团团长。团长对他说,先去阵地上看一看,看了再枪毙也不迟。
来到俯瞰水门桥的阵地上,黄朝天看到战士们一个个在雪坑里,枪都朝公路摆着,无一人后退。黄师长走近那些战士,战士们一动不动,都冻成了冰雕。两个连上百名战士伏守在冰雪中,却没能等到向敌人发起冲锋的那一刻。黄师长见状,顿时伏地痛哭。
在上海籍战士宋阿毛单薄的衣服里,战友们找到一张薄薄的纸条: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12月17日,毛泽东发电:“9兵团此次东线作战,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由于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4万多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
1952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行至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面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鞠躬,不能自持。
长津湖的牺牲是惨烈的,也是有意义的。此役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时代周刊》评价这次战役为“对美国来说从未有过的最大的败北”,《新闻周刊》评论:“也许这是美国 历史 上自珍珠港事件以来在军事上遭受的最惨痛的失败。”
此役之后,“联合国军”撤回三八线以南,世界上再没有人认为这样一支“农民军队”是可以不放在眼里的力量了。
战后,人们才知道,这年是朝鲜有记录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战士们在水门桥埋伏的那一夜,温度低至零下54摄氏度;战后,人们也才知道,交战双方火力上的天差地别:
美 一个陆军师就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我军一个师仅有12门山炮;美一个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有数十部电台;美一个军拥有 汽车 7000辆,而27军入朝时只有45辆 汽车 。美军对志愿军的手榴弹心有余悸,其实,手榴弹是很多志愿军仅有的重武器。寒冷使得炮管收缩,70%的炮弹打不响。
在这种差距下赢得战争,放眼全世界,都难以找到类似的“战例”。总结长津湖血战时,有一个说法,叫做“气多”战胜了“钢多”,什么意思?“气多”的“气”,就是中国军人的气概!“钢多”的“钢”,说的就是美军的钢制武器装备。
伍千里有没有变成冰雕
变成冰雕了。
吴京、易烊千玺主演的电影《长津湖》上线之后得到了非常高的关注,电影中的故事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主要讲述了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的英勇事迹。根据官方发出的消息来看,冰雕连就是历史中的钢七连。连队中的每一个人最后都牺牲了,被冻成了冰雕,他们是名副其实的英雄。
详细介绍: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时期发生的故事,战役的真实情况远比电影中惨烈多,在真实战役中,钢七连整个连队都被冻成了冰雕,战役过后被人们称为冰雕连。
这个连队是由伍千里带领,伍千里是冰雕连的连长,电影中伍千里是由吴京饰演的,而伍千里这个角色是有原型的,但官方并没有透露出伍千里的原型是谁,影片中的伍千里只是抗美援朝战役中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
吴京在影片当中和易烊千玺首次搭档,上演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兄弟情,伍千里和伍万里是亲生兄弟,伍万里这个角色是由易烊千玺饰演的。兄弟两个人都是钢七连中的战士,两个人虽然是亲生兄弟,但是在连里的交集并不多。两个人见面的机会很少,只有在战斗的时候能够见到一面,匆匆一面却成为了永别。
冰雕连为什么三天三夜不能动
因为情况所迫。
1950年11月下旬冰雕连事件,朝鲜战场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事件,美军南逃沿途被这样的情景震惊: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40摄氏度的阵地上冰雕连事件,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仿佛是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
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1师242团5连除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成建制被冻死的壮烈场面。从此,“冰雕连”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被载入军史。
事件
71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曾有一场战役仿佛被人们遗忘。那是一场持续了17天的殊死搏斗,其惨烈程度堪比人类战争史上任何一场战役。
这是中美在朝鲜战场上改变历史格局的一次对决,它被称为“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长津湖战役。战役发生在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长津湖。由于战役过程的特殊性,多年以来,这场战役一直被视作军史上的一个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