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18322445027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挺进伐乌拉大兵吞叶赫?
乌拉部,居住在乌拉河(今松花江上游) 流域,因此称为乌拉部。在扈伦四部中,乌拉部离建州最远,需七八天的路程。其治所乌拉城在乌拉河东岸,今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乌拉街乡。乌拉的祖先九传至满泰。明万历初年,乌拉贝勒是满泰。满泰唯一的弟弟是布占泰,布占泰继满泰为乌拉贝勒。在努尔哈赤征服乌拉的过程中,努尔哈赤的对手就是布占泰。
布占泰不是一个平常人,而是一个伟丈夫。他胸有大志,能征惯战,能屈能伸。前文提到,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九月的古勒山之战中,布占泰被捉。在可能被杀的生死关头,他机智地大呼自己不是平常人,“许以赎货”,引起将士们的注意,将他绑缚努尔哈赤面前。见到努尔哈赤后,布占泰立刻下跪,并报出自己的姓名和身份:
“我乃乌拉国满泰之弟布占泰。”同时毫无畏惧地说,“今被擒,生死只在贝勒。”从布占泰被擒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布占泰的机智勇敢,能屈能伸。
努尔哈赤给布占泰松绑,赏赐给他猞猁裘,并将他恩养起来。
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恩养布占泰呢?主要的原因是,当时海西女真四部还没有征服。布占泰是乌拉部贝勒满泰之弟,奇货可居,将来很可能在政治上有大用。为此,满族政治家努尔哈赤就作出了一个富有远见的决策。当然,努尔哈赤对敌方投降的官员一般也是采取恩养的策略的。布占泰在建州的费阿拉一待就是四年。这四年,是布占泰卧薪尝胆的四年。他将自己壮大乌拉部的远大理想埋藏在内心,与努尔哈赤虚与委蛇。经过四年的观察,努尔哈赤认为布占泰已经是可以信赖的自己人了。
于是,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 七月,努尔哈赤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布占泰放回乌拉部,并命两位大臣护送。布占泰到达乌拉后,挫败了其叔父谋害他的阴谋,当上了乌拉贝勒。布占泰“感太祖二次再生,恩犹父子”。
由此,布占泰和努尔哈赤有历史上罕见的五次联姻。第一次,布占泰将自己的妹妹嫁与舒尔哈齐为妻;第二次,努尔哈赤将弟弟舒尔哈齐之女额实泰许配给布占泰;第三次,布占泰将其兄满泰之女阿巴亥嫁与努尔哈赤为妃;第四次,努尔哈赤将己女穆库什许配给布占泰;第五次,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将己女娥恩哲嫁与布占泰。
这就是说,努尔哈赤和布占泰不仅是亲戚,而且是至亲。努尔哈赤是布占泰的岳父和妹夫。舒尔哈齐也是布占泰的岳父及妹夫。照理说,这样的亲戚关系是不会存在芥蒂的。但是,他们之间不仅存在,而且芥蒂很深。因为他们的结亲是出于政治目的,他们是政治结亲。
努尔哈赤同布占泰既结亲,又联盟。但是,他们各怀鬼胎,都想要吃掉对方。因此,他们之间终于走上了武装对抗的道路。解决他们之间对抗矛盾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战争。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他们至少打了三次大战。
第一次,乌碣岩大战。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 努尔哈赤与布占泰爆发了乌碣岩大战,乌碣岩又称为门岩或文岩。原来东海女真瓦尔喀部斐优城主策穆特赫来到建州,诉说乌拉国主布占泰“遇吾等虐甚”,对他们苦虐太甚,请求努尔哈赤收纳他们。于是,努尔哈赤便命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大臣费英东、侍卫扈尔汉、大将扬古利等,率兵三千往斐优城搬接。他们收纳斐优城四周的五百户人返回时,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 三月二十日,在乌碣岩遭遇到乌拉布占泰一万兵的拦截。
突遇布占泰一万大兵的袭击,长子褚英、次子代善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在交战前,冷静地进行了战前动员:“皇父每有征战,无不摧坚陷敌。今虽未亲履行间,而我等奉命来此,尔众何忧?昔布占泰来侵我国,我国擒而缚之。皇父宥其死,复豢养之,俾归主其国。为时未久,人犹是人,曾从吾手而释,非有天幸得脱也,今岂不能再缚之耶?彼兵虽多,我国荷天眷,仗天威,皇父威名素著,破敌必也。”这个战前的政治动员,极大地鼓舞了建州兵将的士气,“军士皆奋愿效死”。
经过残酷的激战,乌拉兵大败。代善斩杀乌拉主将博克多贝勒,将士生擒贝勒常住父子及贝勒胡里布,斩人三千口,获马五千匹、甲三千副。乌碣岩之战,极度地削弱了乌拉的军事力量,极大地增强了建州的武装力量。从此,乌拉一蹶不振,很难复苏了。
第二次,一征乌拉之战。此前布占泰自食誓言,背盟攻掠已经归附建州的部落。又用鸣镝恶毒地射杀努尔哈赤的亲侄女、布占泰之妻娥恩哲。这是有意羞辱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忍无可忍,于万历四十年(1612 年) 九月二十二日,亲自率领第五子莽古尔泰、第八子皇太极,统兵远征乌拉。大军势如破竹,迅速攻下了乌拉五城,又取金州城安营扎营。金州城距布占泰所居乌拉大城很近,布占泰十分恐慌。乌拉兵与建州兵对垒于一条河的两岸。莽古尔泰和皇太极急于渡河攻城。
珍贵的努尔哈赤宝剑
努尔哈赤开导他们说:“汝等毋作此浮面取水之议,当为探源之论。譬伐大木,岂能骤摧?必以斧斤斫而小之,然后可折。今以势均力敌之大国,欲一举而取之,能尽灭乎?我且削其所属外城,独留所居大城。外城尽下,则无仆何以为主,无民何以为君乎?”努尔哈赤不急于攻取乌拉城,而是纵兵放火焚烧六城的房屋粮食,以削弱布占泰的有生力量。布占泰为其过失辩解,恳求努尔哈赤不要焚烧他的粮食。努尔哈赤看到惩罚布占泰的目的已经达到,完全消灭乌拉的时机尚不成熟,就命布占泰送其子或大臣之子为质,班师回兵。
很明显,这是一次消耗乌拉实力的惩罚战。
第三次,二征乌拉之战。过了几个月,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认为时机成熟了,发兵三万再次远征乌拉。乌拉布占泰率兵三万来迎。显然,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战。双方激烈交战,乌拉大败。努尔哈赤攻占乌拉城,乌拉部灭亡。布占泰仅以身免,只身逃往叶赫去了。努尔哈赤在乌拉留驻十天,“分配俘虏,编成万户”,带回建州。
自此,努尔哈赤完成了砍伐乌拉这株大树的任务,然后兵指扈伦四部的最后一部叶赫去了。
收复叶赫不是一蹴而就的。
叶赫,一作也合,又作野黑。其地望,《东北边防辑要》载:“叶赫,在吉林西北四百九十里,即今叶赫驿。康熙时,原任内阁侍读图理琛著《异域录》,自叙始祖在叶赫国时,行高望重,其国主待以宾礼即此。又有叶赫山城,在叶赫城西北三里内,有子城,明于其地置镇北关,为互市处,亦称北关。”《全辽备考》记:“在开原威远堡边门东北九十里,即所谓北关也。明正统间,置塔山前卫,设指挥等职。”叶赫的所在地,据今人考证位于吉林省梨树县叶赫乡。而北关在现在开原县东北的“莲花”,是明廷与女真贸易之地,俗称北关叶赫,或简称北关。
明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叶赫部被灭的记载
叶赫,原姓土默特氏,本是蒙古人。后来他们灭掉了扈伦国所属的纳喇部,遂占据了他们的地盘,并改姓纳喇氏,即那拉氏。“纳兰(纳喇)
者,即华言日也”。纳喇,汉语是太阳的意思。后来他们迁居叶赫河(今吉林通河,也称叶赫河) 一带,故以叶赫为号。
叶赫的始祖名星根达尔汉。星根达尔汉子名席尔克明噶图。席尔克明噶图子名齐尔噶尼,明廷授其为塔鲁木卫都督佥事,正德初年(1506年以后) 因多次盗边被斩于开原市上。正德八年(1513年),齐尔噶尼的儿子褚孔革悔罪归顺,明廷“暂准袭其父职”。后来褚孔革多次入边抢掠,哈达酋长王忠在明廷的支持下把褚孔革执杀,夺取朝贡敕书和褚孔革所属季勒等十三寨。叶赫由盛至衰。褚孔革的儿子太杵,太杵的儿子有二,长曰逞家奴(清吉努),次曰仰家奴(扬吉努)。兄弟二人筑两城。故城叫老城,老城由逞家奴居住。仰家奴住在西边的新城。自此,叶赫开始由衰转盛,日益强大。他们同为叶赫部的酋长,明朝称他们为“二奴”。弟弟仰家奴(扬吉努) 虽然年幼,但更为英勇剽悍、足智多谋,所以又被称为“扬吉努兄弟”。努尔哈赤与叶赫的交往是从此时开始的。
古勒山大战之后,努尔哈赤采取主动出击战术。战后,布寨之子布扬古,纳林布禄之弟金台石继为贝勒。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 布扬古表示愿将其妹嫁给努尔哈赤为妻,金台石也表示愿将其女嫁给努尔哈赤之次子代善为妻。叶赫欲以婚盟取悦于努尔哈赤,双方关系有所改善。但不久,纳林布禄又将金台石原许给代善的女儿转嫁给蒙古喀尔喀部贝勒斋赛,纳林布禄自毁盟约,引起努尔哈赤的不满。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 九月,努尔哈赤因孝慈高皇后病危,特遣使至叶赫迎接岳母,纳林布禄不允,只派了孝慈高皇后乳母的丈夫南太前往探视。这是对努尔哈赤的羞辱。努尔哈赤气愤地对南太说:“汝叶赫诸舅,无故掠我户布察寨,又率九姓之国,合兵攻我。汝叶赫、哈达、乌喇、辉发四国,因起兵开衅,自服厥辜,刑马歃血,祭天盟誓,愿联姻通好。汝叶赫背盟,将许我国之女,悉嫁蒙古。今我国妃病笃,欲与母诀,又不许。是终绝我好也。汝如此,两国已复相仇,我将问罪汝邦,城汝地,不汝讳也。”表达了对叶赫极大的愤慨。
孝慈高皇后不久便病逝了。努尔哈赤怀着极大的悲恸,“丧殓祭享,仪物悉如礼,不饮酒茹荤者逾月。越三载,始葬尼雅满山冈”。
努尔哈赤对叶赫的征讨,古勒山大战之后共进行了四次。
一征叶赫。忍无可忍的努尔哈赤决定对叶赫动武。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 正月,努尔哈赤出兵攻叶赫,拿下二城、七寨,俘获两千余人。
二征叶赫。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 正月,努尔哈赤消灭乌拉,乌拉贝勒布占泰逃往叶赫。努尔哈赤多次索取,叶赫均置之不理。九月,努尔哈赤率兵四万攻叶赫,攻下大小城寨十九处,全胜而还。
努尔哈赤先后灭掉了哈达、辉发、乌拉三部,叶赫势孤力单。叶赫贝勒金台石、布扬古派使臣赴明朝,向明帝挑拨说:“哈达、乌拉、辉发三国,满洲已尽取之。今复侵我叶赫,其意欲削平诸国,即侵明,取辽东以建国都,而开原、铁岭为牧马之场矣!”明帝认为他们说得有道理,故明廷遣使威胁努尔哈赤道:“自今以后,勿侵叶赫。若从吾言,是推吾之爱而罢兵也;若不从吾言而侵之,势将及我矣。”并派游击马时楠、周大岐“率练习火器者千人,守卫叶赫二城”。明廷此举对叶赫是莫大的支持。
天命三年(1618年) 九月,在明经略杨镐的授意下,叶赫金台石的儿子德尔格勒率兵进犯努尔哈赤的后金,俘四百零七人,斩八十四级。
三征叶赫。天命四年(1619年) 正月,努尔哈赤采取报复行动,克叶赫大小屯寨二十余。
天命四年(1619年) 二月,明廷派辽东经略杨镐为总指挥,分为四路,西路抚顺路以山海关总兵官杜松为主将,南路清河路以辽东总兵官李如柏为主将,北路开原路以原任总兵官马林为主将,东路宽奠(今宽甸) 路以总兵官刘为主将,各路兵总共十万余人,号称四十七万人,向后金杀来。努尔哈赤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认定了“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原则,获得了萨尔浒大捷。这次战役,叶赫也出兵参战,至开原中固城,听说明兵已败,慌忙撤退。六月,努尔哈赤率八旗军四万人攻开原,开原陷。七月攻下铁岭。正当努尔哈赤乘胜前进之时,明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辽东经略熊廷弼,兼程来到辽阳,努尔哈赤进取辽沈计划受挫。此时,努尔哈赤召集诸贝勒大臣及李永芳等研究作战方略。据熊廷弼捕获的后金的间谍贾朝辅的供词,可知当时的会议情况,供词称:
本月初十日,降主会集诸部各头目及李永芳等,问此番攻取何先?或曰当先辽阳,倾其根本;或曰当先沈阳,溃其藩篱;或曰熊经略已到,彼必有备,当先北关,去其内患。
降主曰:“辽已败坏至此,熊一人虽好,如何急忙整顿兵马得来?”李永芳曰:“凡事只在一人,如憨一人好,事事都好。”降主曰:“说的是。我意亦欲先取北关,免我内顾;将来好用全力去攻辽、沈。”这里的降主,指努尔哈赤;北关,指叶赫。努尔哈赤早已灭掉了扈伦四部的哈达、辉发、乌拉,只剩叶赫。叶赫与明廷对后金形成夹击之势,使后金腹背受敌。为消除叶赫这个心腹之患,也为了集聚更加强有力的力量迎击来势汹汹的熊廷弼,努尔哈赤制定了新的作战方针,即北取叶赫,西抚蒙古,集聚力量,进兵辽沈。
四征叶赫。天命四年(1619年) 八月,努尔哈赤率大军四征叶赫。努尔哈赤发下誓言道:“此举如不克平叶赫,吾必不返国也!”叶赫贝勒金台石居东城,布扬古居西城,两城相距五里。
努尔哈赤与诸贝勒大臣制定了攻打叶赫的策略。四大贝勒率领护军包围西城的布扬古。努尔哈赤率领八固山额真,督导大兵,攻打东城的金台石。后金军勇猛冲杀,冲至叶赫东城下,金台石被围不降,说:“吾非明兵比,等丈夫也。肯束手降乎?与其降汝,宁战而死耳。”努尔哈赤命后金军掘地为穴,城墙倒塌,攻入城内。努尔哈赤命令军队“毋得妄杀兵民”、“令降者免死”,城民投降。金台石携妻及幼子登上八角楼,努尔哈赤命他投降。因金台石是皇太极的舅父,金台石求见其甥皇太极。当时皇太极正在进攻西城,努尔哈赤答应了金台石的要求,命皇太极从攻西城的前沿撤下来见其舅父金台石。皇太极劝金台石投降,金台石不相信他面前是真的皇太极,说:“观汝辈辞色,特诱我下,杀我耳。我石城铁门既为汝破,纵再战,安能胜?特我祖父世分土于斯,我生于斯,长于斯,则死于斯可已。”拒绝投降。
金台石又想见他的儿子德尔格勒,德尔格勒来了,金台石仍不降。皇太极要杀德尔格勒,努尔哈赤制止说:“子招父降而不从,父之罪也。
父当诛,勿杀其子。”并把自己吃的东西,让皇太极和德尔格勒共同吃,对皇太极说:“尔兄也,善遇之!”金台石的妻和幼子下楼投降,金台石纵火烧毁了屋宇,并对皇太极说:“大丈夫岂肯受制于人乎?吾甥庶念汝母及诸舅氏骨肉至戚,第全吾子孙足矣。吾誓不生也!”金台石被俘,努尔哈赤命将他“缢杀”。
布扬古闻听东城陷,与其弟布尔杭古派遣使者,请求大贝勒褚英发誓免其死。褚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以刀划酒,发誓只要投降定可免死,饮一半酒,另一半送给布扬古、布尔杭古饮,于是他们二人投降了。但是,“见太祖,布扬古以一膝跪,不拜而起。太祖取金卮授之,布扬古复以一膝跪,酒不竞饮,不拜而起。太祖命大贝勒引去,以其怼(duì,怨恨) 也,即夕亦缢杀之”。努尔哈赤从布扬古的桀骜不驯的态度中看出了他的潜在的危险,因而自食前言,而处死了布扬古。然而,对布尔杭古却实践了诺言,饶恕了他。
至此,努尔哈赤灭掉了叶赫。《满文老档》记载努尔哈赤很讲政策:“父子兄弟不分,亲戚不离,原封不动地带来了。不动女人穿着的衣襟,不夺男子带的弓箭,备家的财物,由各主收拾保存。”他们被迁徙至建州,入籍编旗,成为努尔哈赤的臣民。
1613年灭掉乌拉,六年后灭掉叶赫。至此,努尔哈赤统一了海西女真。与此同时,努尔哈赤也在时刻关注着自己政权内部的权力之争。
满族主要发祥地之~吉林乌拉街
“先有乌拉,后有吉林。”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吉林人应该去乌拉街看看,于是早早起床,准备些路上的零食就和两个姐姐驱车前往“乌拉街”。
八月下旬的吉林,夏日的热烈在慢慢的隐退,虽然秋日的灿烂还没有粉墨登场,但是高远的天空和凉爽的空气昭示着秋天正在悄悄走近。
沿途的田野满目是长势旺盛的庄稼,阳光下,能看得出它们正在进行最后的努力,为的是给种植它们的人们一个金灿灿的收获。
乌拉街,原来叫“乌拉嘎(gai)”,“乌拉”和“嘎”分别是汉语的沿江和乡、镇、集市的意思,合起就是“沿江的乡镇”,“嘎”和“街(东北读gai)”谐音,后来就演变成“乌拉街(gai)”,五十年代推广普通话又读成“乌拉街(jie)”。 乌拉街,距离吉林市中心三十多公里,全镇西临松花江,是满族主要的发祥地之一,追溯吉林 历史 应该从乌拉街开始,因为先有乌拉后有吉林,现在乌拉街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满族风俗和多处名胜古迹。闻名遐迩的雾凇岛就在此地。 乌拉街最早的城池为明初,明代中叶海西女真在此建立乌拉国,1613年,努尔哈赤灭乌拉国,并在这里养精蓄锐,向中原进发,继而得天下,因此,清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后不久,就封禁乌拉街方圆五百里,把它尊为“本朝发祥之圣地”。1657年,乌拉古城设立了打牲衙门,使其成为全国“四大朝贡基地”之一,截止1911年清王朝终灭,朝贡计255年。
驶进乌拉街,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正在晾晒着的被切割成薄片的树纸,我猜想应该是做胶合板用的吧。
进入乌拉街,看到的第一个最醒目的很有年代感的建筑“乌拉街电影院”,但是已经被各种摊位占领了的。
乌拉街古遗迹现保存较完好的有乌拉部故城、魁府、后府、萨府、清真寺。
【魁府】
魁府,最早的府邸主人叫王魁福,本地人称“魁大人”,故称其宅为“魁府”。1875年,王魁福出征伊犁,受到光绪帝的煲奖,晋为副都统,赏赐金银,衣锦还乡,修建了府邸。
二进四合院建筑,紧邻于乌拉街镇政府西侧,门前是乌拉街镇东西向出入的主要道路。
来之前查阅资料时这个房墙上方五星痕迹的地方有一块浮雕,今天怎么没有了?
魁府院内一角。
宽敞的魁府大院。
魁府的大门本来是红色的,怎么被我拍成这个颜色了呢?怪兽门环的衔环哪里去了呢?
【后府】
后府建于1880年,系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第三十一任总管赵云生的私邸,现保存基本完好。后府为二进四合院,大门设于东侧,占地广阔,建筑气派宏大,雕饰讲究,是一座典型的官宦旗人住宅,是目前吉林地区所发现的清代满族民居中,做工最为考究的一处。
后府院落。
乌拉街三府里最精致的要数后府,看看后府的雕梁画柱,你就能感受到当时居住在这里的主人的富有与文化。
【萨府】
萨府建于1751年,系时任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第十三任总管(正四品)索柱的私邸,为典型的清初时期“二进四合院”格局。现在萨府位于吉林市三中学院内,四周被铁皮包围着,我们找来工作人员扒开铁皮才得以入内。
萨府院内存放着一捆捆的电缆。坐在电缆上小歇一会儿。
现在正是苞米收获的季节,看到了烤苞米,那是自然要来一份的。
【清真寺】
清真寺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是乌拉街仅存的一处寺庙建筑。我们来到的时候大门锁闭着。
【乌拉部故城】
乌拉部故城是明清时期的遗址。古城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分筑内、中、外三道城垣,中央有大型建筑台基,各道城墙的墙外均有护城河。现在仅存有白花点将台,上面建立了烈士纪念塔,西面的城墙已荡然无存,剩下的三面城墙也只能凭借高出地面的“土丘”加以辨认,整个乌拉部故城杂草丛生。
带有“现代气息”的乌拉部故城遗址大门。
长满绿草隐约可见的城墙墙基。
从前的白花点将台现在仅保存下来下面的石阶,并上面建立了烈士纪念塔。
寻觅完乌拉街的古建筑群已过中午,于是来到乌拉街镇有着130年 历史 的“凤吉园乌拉火锅店”。
货真价实的铜火锅,朴实,没有市里乌拉火锅店铜火锅的浮华。
158元的套餐摆了一桌子,火锅蘸料味道棒极了,那麻酱,真香。
姐仨干杯!饮料、啤酒、茶水,各取所需。
再和饭店门口的铜人来张合影。
酒足饭饱,继续在乌拉街走街串巷,在 历史 和现代中穿梭。
好多青砖青瓦的老建筑破烂不堪了。
走在老街上。
乌拉的建筑独具特色,只有雨滴而没有瓦当的房檐。
漂亮的屋脊翘角,如似燕子的翅膀。
失修的房屋里好像还有人居住。
不知不觉已经下午三点了,晚上约了同学一起吃饭看电影,于是驱车回返。乌拉街之行圆满快乐,在离开乌拉街回程的路上,姐仨情不自禁的下车美美的拍个照,为今天的旅行画个句号。
大清的乌拉部是现在的哪里?
拉部,姓那拉氏,始建于1407年,居住在松花江上游流域,满语的乌拉意思为江或河。乌拉部的祖纳奇不禄在明成化年后数度南迁,至其后代都尔机时形成乌拉部。都尔机的孙子补烟率领部族建设城堡,设立军队日渐强盛,他统一了乌拉各小部落,建都城,自封王。补烟死后其子满太继为贝勒,满太在乌拉河(松花江上游,今乌拉街处)东岸建乌拉都城,都城周长15里,四面有城门,里面建有内城,周长2里,在东西两面建有城门。内城建有土台。高六米左右,100米见方(现在的乌拉点将台)女真人
历史上最可怜的美女,被父兄逼嫁七次,为何至死都仍是处子之身?
漂亮乌拉部的女子似乎总是受到别人的妒忌,很多事情明明与她们无关,却总是受到后人的唾弃。君王无能,大好江山失手乌拉部他人,这时候的漂亮女子就是君王的替罪羊,她们是灭国的妖姬。但这样的说法却太站不稳脚了,有许多人是不相信的。
叶赫公主东哥是满蒙的第一美女,她从出生起便有巫师预言她可以改变天下的权势。也正是因为这个预言,她的一生也没逃过权势的争夺,这也注定了她的悲惨结局。
小时候,东哥的美丽外貌就吸引了许多英雄,她的父亲便利用她去吸引有权势的人,使他们放松警惕,自己就可以趁机打压他们从而使帮助自己稳步上升。
东哥在九岁时就有人上门求亲,求亲的人叫岱善,是一个很有权势的人,她的父亲为了可以顺利蚕食对方的势力,想都不用想就同意了。但是却在岱善迎亲的路上,设计将他杀害,九岁的东哥就这样完成了她第一段婚姻。
东哥所在部落立马开始了内乱,再加上其他有权势的部落痛打落水狗,也开始攻打抢占地盘。东哥的父亲此时却又将懵懂无知的她许配给了布占泰。
布占泰属于强大的乌拉部,在这场战争中有了他的帮助,胜利似乎离他们不远了,但结果却来了一个大反转。强强联手的组合竟然输了,东哥的父亲战死,布占泰也被抓了,东哥的第二次婚姻也就这样没了结果。
东哥父亲死后,哥哥布杨古因权势低下,便同意让东哥嫁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就是在战争中杀了东哥父亲的敌人。在死亡和妥协嫁给杀父仇人中做选择,东哥坚定地选择了死亡,这场婚约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被拒绝的努尔哈赤十分生气,就开始发动战争想要一举灭掉他们的势力。为了这场战争,东哥将自己先后许配给哈达部和辉发部中有权势的首领。可这场战争他们还是失败了,哈达部和辉发部都被努尔哈赤占领了。
努尔哈赤将之前抓的布占泰放了并重用了他。而东哥的哥哥布杨古为了他的权势,竟然将东哥再次许配给他,希望他与自己共同对抗努尔哈赤。布占泰心里一直就对东哥念念不忘,于是他同意了布杨古提出的要求,让乌拉部与努尔哈赤开战。可惜很快乌拉部就被灭亡,东哥不愿意嫁给一个失败者,布杨古再次毁约。
经过六次婚姻,东哥已经三十多岁了,可她却依然是完璧之身,最后她选择了嫁给喀尔喀部的莽古尔泰。可上天却要和她开玩笑,仅结婚一年她便死了。
她的一生似乎和预言所说的一样,能够改变天下的局势。但其实她也不过是一个可怜的附属品,一生都在不停地被亲人利用,若她能勇敢的反抗,也许结局就会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