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18322445027
本文目录一览:
尼克松是什么人物?
理查德·尼克松,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附近的约巴林达村,曾任美国第37任总统,并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家境并不好,后来父亲开了一个汽车加油站,家中经济情况才稍有好转。尽管家境贫寒但父母时常鼓励尼克松要“刻苦自励”,要“勇于奋斗”。因此尼克松学习很努力,学习成绩也非常优异,1943年他从惠蒂尔学院毕业时是全班第二名。接着,尼克松又进入北卡罗来纳州的性克大学法学院专攻法律,1937年获法学学士学位。在大学学习期间,家里每月只能给他35美元的生活费,其他费用必须由自己打工赚来。尼克松不仅克服困难,努力学习,而且还热衷于学校的政治活动,大学四年级时担任了校学生会主席,这种经历使他练就了一副能言善辩的口才,为他以后从政打下很好的基础。
从法学院毕业后,尼克松返回老家惠蒂尔当律师。二战中,尼克松来到华盛顿,参加联邦政府部门工作,1942年8月参加海军,1945年10月升为上校,1946年退役。1946年,加利福尼亚州举行国会议员改选。加州的第12选区的共和党人正在物色候选人,在惠蒂尔学院的推荐下,尼克松成为候选人。1946年11月尼克松击败对手,当选为加州的国会众议员,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
在国会中,尼克松是当时的“反共斗士”,他支持迫害美国共产党,并曾参与起草限制美共活动的法案。同时,他利用自己出众的口才,经常在论辩中诬陷对手有共产党的嫌疑,因此深受他的政敌痛恨。
1952年,艾森豪威尔竞选美国总统,尼克松为副总统候选人。艾森豪威尔当选后,极其重视尼克松这位副总统,经常派他担任重要的外交角色,让他参与所有的重大决策。他曾经以美国总统特使的身份出访了五十余个国家,这段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
尽管尼克松才干出众,但在1960年的总统选举中,尼克松仍然被肯尼迪击败,失去了一次问鼎白宫的机会。失利的尼克松退而求其次,参加加利福尼亚州长的竞选,不料又马失前蹄,以失败告终。尼克松有点心灰意冷,暂时退出政局,到纽约发展律师事业。不过,在1964年大选时,尼克松仍然为当时的共和党候选人摇旗呐喊,从而保持了与政坛的联系。
1968年,尼克松终于如愿以偿,成为第37任美国总统。他是一位极具眼光的政治家,上任后,立刻意识到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著名的“尼克松主义”,宣布他的对外政策注重“实力”、“伙伴”和“谈判”。为此,他开始谋求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因为他认识到在美苏关系中,中国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所以,尼克松率先打破僵局,派遣基辛格秘密访华,为自己正式访华作铺垫。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抵达北京,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总统,中美关系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当时,美国深陷越战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因此,尼克松决意把美军从越南撤出,并用四年时间完成了这个战略任务,
尼克松是美国第几任总统
尼克松是美国第37任总统。
尼克松毕业于惠蒂尔学院和杜克大学,先当律师,后入海军,复员后曾两次选入参议院。1952年参加副总统竞选成功,任副总统8年。1960年、1964年两度竞选总统失败。1968年参加总统竞选获胜。1972年谋求连任成功。
1974年8月,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主动辞职的总统。尼克松下台后,回到故里开始写回忆录。1994年,尼克松因中风去世,终年81岁。
扩展资料
1974年7月8日,最高法院以八票对零票通过了对尼克松不利的裁决。与此同时,报纸社论发出要他辞职的舆论,国会也不停地呼吁,要对他进行弹劾。尼克松于8月7日在给霍尔德曼打电话,告诉他已决定辞职时,他说:“我简直得不到国会的政治支持,而我要继续担任总统是需要这种支持的。
我不能眼看由于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弹劾审判,国家陷于分裂,我们的对外政策遭到破坏。”于是他在第二天宣布辞去了总统职务。1个月之后,尼克松被赦免一切与“水门事件”有关的罪名,而20名自认为是代表总统采取行动的总统下属人员都被定了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美国总统尼克松是什么党派,当时还有哪几个党派?
尼克松是共和党,当时还有民主党。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其姓氏又译作尼克森,美国第34任副总统及第37任总统,美国共和党著名政治家,律师。
尼克松毕业于惠蒂尔学院和杜克大学,先当律师,后入海军,复员后曾两次选入参议院。1952年参加副总统竞选成功,任副总统8年。1960年、1964年两度竞选总统失败。1968年参加总统竞选获胜。1972年谋求连任成功。
扩展资料
为政举措:在尼克松的总统任期内,一方面他通过了大量的环保法案,另一方面则对以前的环保法案进行了修改和加强 。在这些环保法案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是1970年1月1日尼克松签署的《国家环境政策法》,这个法案通常被称作美国的“环境大宪章”。
该法案最重要的规定是所有“对人类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的所有重大联邦行动”,都要做出环境影响报告书,一个新的环境质量委员会将对这些报告做出详细的评估,并且要求法庭终止那些对环境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没有充分有效的补救措施的行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尼克松访华是哪一年?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次美国总统尼克松,第一次是在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第二次是1976年2月。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中美联合公报》,尼克松此次访华是20世纪国际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早年经历
1913年1月9日,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奥林奇县的约巴达林。尼克松共有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尼克松的一个弟弟在年幼时病死。
1930年9月,尼克松自公立中学毕业后,考入惠提尔学院,主修历史。
1933年,毕业时以全班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后又入北卡罗来纳州的杜克大学法学院。学生时代的尼克松就热衷于政治活动,大学四年级时当上了全校学生团体的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