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18322445027
本文目录一览:
巴巴罗萨计划内容
1940年7月,希特勒召集了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会上希特勒宣布了一个预谋已久的作战计划:突然袭击苏联,一举将这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摧毁,尽管当时两国政府已经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为实施希特勒的作战意图,德军总参谋部立即着手拟订对苏联作战的具体行动方案。该方案于12月底完成,并被定名为“巴巴罗萨计划”。该计划主要内容有:一、在对英作战结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打垮苏联;二、先以突袭的办法歼灭苏联西部各军区的部队,使其无法退往内地,然后以坦克部队为先导,并辅之以空军支援,分三路向苏联腹地进攻,占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顿巴斯。希特勒不无得意地说:“当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实施时,全世界将大惊失色!”
为了进攻苏联,德国又开始在外交上、经济上和军事上进行一系列准备,同时采取一些伪装和欺骗手段。1940年德国占领法国后,曾经制订过一个针对英国的“海狮计划”,但后来被放弃了,目的是为了全力进攻苏联。但为了掩盖“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又开始大造舆论,试图想让世人相信,它要实施“海狮计划”。德国采取了许多手段来迷惑人们的视线。他们先是制造假象,大量地印发英国地图,给部队配备大量英语翻译,并在英吉利海峡和加莱海峡沿岸集结大量的渡海及登陆工具,在海岸上配置了许多假火箭,派部队频繁地进行登陆作战演习,造成部队要大规模进攻英国的假象。然后,德军大规模东调,但他们却放风说,他们是为了在进攻英国之前,到东部地区去休整。
等到这一切都布置完毕后,德国开始从外交上入手,进一步迷惑苏联人。他们首先在外交上停止了往常那种对苏联的攻击,而把矛头转向英国。德国驻苏联外交官,主动会晤苏联高级官员,向他们解释说,德军调往东部,只是为进攻英国而稍作休整,至于德国向波兰大举增兵,实际上是派年轻的士兵去替换将要退役的老兵。
德军向芬兰大量增兵后,德国驻苏大使便去拜会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予以解释,并且通知说,德国将取道芬兰向挪威北部派遣增援部队,又解释说,德军进入罗马尼亚是派军事代表去帮助罗马尼亚训练部队。
由于“海狮计划”的存在成功地掩盖了希特勒的作战意图,至1941年6月中旬止,德国已经在其东部同苏联的边境上集结了190个师、共约500余万人,3800多辆坦克,5万门大炮和5100多架飞机。但是苏联人却对希特勒的种种承诺和解释信以为真,因而对德军的军事部署并未加以注意。在德国发动进攻前,苏联西部边境各军区军以上的司令部均驻在城市里,部队也照常进行野营训练,前沿各师的阵地上只有个别连队值班。各军区的通信部队还在参加国防施工,野战炮兵和高射炮兵照常在射击场打靶或在军区集训。苏联空军的飞机多集中于少数几个机场上。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不宣而战,190个师又三个独立旅、共约550万人,4300多辆坦克,47000门火炮,4500架飞机,以及60万辆运输车辆,分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群向苏联发起突然袭击,德军就象在进行军事演习一样,十分顺利地实施着“巴巴罗萨计划”,北方集团军目标为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的目标是苏联首都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的目标是基辅和高加索油田,而苏联方面毫无防备。德军航空兵猛烈轰炸了苏联西部的,66个飞机场,重要城市、交通枢纽、铁路吊车厂,陆海空军基地及正在像国界线开进的部队,苏军在半天内损失1200多架飞机。苏军面对敌人猛烈突袭在一个月内损失60多个师,160万人,战线全线溃退。
巴巴罗萨计划是在极其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制定出来的,故计划在完成后仅印制了9份文件。该计划第一号文本呈报德国陆军总司令部。第二号文本呈报德国的海军总司令部。第三号文本呈报德国的空军 总司令部,其其余的6分文本由德国的最高的统帅部参谋部档案室封存。其中的5至9号文本曾归德国的最高的统帅部L作战分部负责管理和使用。收起
什么叫巴巴罗萨计划
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该计划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原名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整场作战于1941年6月22日展开。计划为快速攻克苏联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苏联西部领土。“巴巴罗萨”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红胡子”(Barbarossa)。在作战的最初数个月里,德军沿用之前在西欧大获全胜的闪击战术,横扫了大半个东欧平原、歼灭数百万计战术不佳的苏联红军,展现出辉煌无比的战争艺术,但最后仍在莫斯科战役中受阻,导致巴巴罗萨计划的失败。该计划开启了长达数年的东方战线,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数千万人因此罹难。
参考资料:
“巴巴罗萨计划”是什么?
希特勒认为英国之所以坚持不屈,是寄希望于美苏两国,如果苏联被摧毁,英国的最后希望就会破灭。“巴巴罗萨计划”是一个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用“闪电战”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快速消灭苏联的作战方案。为此,希特勒进行了一系列的伪装和欺骗,他要求做到“当‘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实施时,全世界会大吃一惊,并感到难以置信”、“造成历史上的最大骗局”。
什么是巴巴罗萨计划?
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二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作战行动于1941年6月22日展开,德军妄图快速攻占苏联的大片领土。
在最初阶段,德军沿用“闪击”战法,歼灭并俘虏大批苏联红军,但希特勒低估了苏联的实力和冬季战场的严酷条件,攻克莫斯科的企图落空,导致巴巴罗萨计划失败。
该计划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原名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
扩展资料:
整场巴巴罗萨作战在11月开始的莫斯科战役中达到最高潮,尽管负责进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饱受秋季泥泞所造成的补给短缺之苦,仍被下令继续进攻。
巴巴罗萨作战的目标从一开始便相当不切实际。战争开始于干燥的夏季,是最适宜德军行动的季节,德军在最初数周里突袭并歼灭了大量的苏联军队。
但当理想的季节过去、严酷的秋季和冬季来临时,苏联军队已经恢复一定实力,而德军的攻势则开始遭受阻挠。德军在经历漫长的战斗后却无法取得足够的补给;石油的缺乏也注定了德军不可能达成预定中的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那些改变历史进程的错误16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巴罗萨计划
为什么德国入侵苏联的计划要叫“巴巴罗萨计划”,“巴巴罗萨”有什么含义呢??
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国在二战期间入侵苏联巴巴罗萨计划的行动代号巴巴罗萨计划,它于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原名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
巴巴罗萨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腓特烈一世被认为是中世纪德国最成功巴巴罗萨计划的统治者之一。在其执政期间,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力达到顶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1189年,腓特烈一世与狮心王理查一世和腓力二世·卡佩一起领导巴巴罗萨计划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然而未能到达圣地。德国将二战中入侵苏联的作战计划最终定名为“巴巴罗萨”,多少也有希望完成腓特烈一世东征未尽事业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