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18322445027
本文目录一览:
连杜月笙吃饭都要排队!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董竹君有多厉害?
铿锵玫瑰风雨彩虹,董竹君一生坎坷,幼时被卖入青楼结识夏之时,逃走后嫁给他做督军夫人。可患难感情经不起时间的摧残,董竹君在这场爱情中被监视、被奚落、被羞辱,卑微到了骨子里。
为了找回自我,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婚,生活再难,她也不曾低头。以一介女子之身,创办锦江饭店,被杜月笙赏识,被周总理夸赞。用自强不息的精神,谱写出奇女子的一生。
1900年,董竹君出生在上海,这个城市不单单是富商的纸醉金迷,还是穷苦人家的贫民窟。很不幸, 董竹君的家庭便是最底层。生活虽不如意,但她的父母也盼着子女出人头地,日子稍有起色,便将董竹君送进了私塾。
在私塾读书时,她用学问麻痹自己,妄图用知识改变命运。可命运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当她因能读书而沾沾自喜时,生活又给了她当头一棒——父亲病重。
父亲得了伤寒无法工作,失去经济来源的家庭,稍有风浪便支离破碎。为了维持生计,父母只好忍痛将董竹君卖入青楼,做了“清倌人”,此时的董竹君才年仅13岁。
十三岁也到了知人事的年纪,她自然知晓青楼是个什么地方。一方面她恨父母的决绝,另一方面,她也知道父母别无选择。就这样,董竹君被父母扔入了狼窝。
在青楼的日子里,她见识到了纸醉金迷、人性背后的丑恶一面。她虽是清倌人,但却碍不住特殊癖好的人揩油。
在这里,她亲眼见到良家妇女如何变成人尽可夫的荡妇,也亲眼见到贞洁烈女如何神秘失踪。
她所读的书,所受的教育,不允许她在这里继续堕落下去。可面对这样庞大的组织,此时的她也别无他法。
这几年来,她一直想要逃走,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发育,她越发有了危机感。董竹君长相清秀,身边不乏追求者,可混迹青楼的男人哪会有真心?
所以夏竹君只与他们虚与委蛇,并未付出过真心。但夏之时的出现,打破了她所有的规则。这人是革命党人,他在青楼不狎妓,不赌博,反而总与友人谈论新思想、新潮流。
起初,董竹君还以为他是在装模做样,可夏之时日复一日的态度,让她逐渐动容。在夏之时的身上,她看到了自由的光,看到了新时代的希望,这也更坚定了她逃走的决心。
而夏之时也慧眼识珠,看到了董竹君的不同之处,并对董竹君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许是被抛弃过一次不愿再相信别人,董竹君并未被突如其来的追求冲昏头脑。
她说:“ 我又不是一件东西,再说以后和你做了夫妻,你一旦不高兴,也许会说:你有什么稀奇呀,你是我拿钱买来的! 这是我受不来的,所以无论如何,我不会让你拿钱来赎我 。”
这时的董竹君虽处在劣势,但她丝毫不怯场。她坦然地提出了三项要求:
1.不做小老婆;2.到了日本,要送她求学;3.将来从日本读书回来,组织一个好的家庭,夏之时管国家大事,她管家务。
后来她历经磨难,装病逃离了青楼。逃走后,她与夏之时坠入爱河。
新婚燕尔,夏之时对这个小自己十余岁的娇妻十分疼爱。这段时间,他的人生仿佛开了挂一般,情场得意,官场也得意,很快他便升任为四川督军。
董竹君也水涨船高,从小小的清倌人,摇身一变成了督军夫人。可董竹君有的只是表面上的风光,夏之时对她的爱,更像是一场权衡利弊的交易。
1915年,夏之时回国,将董竹君独自一人留在日本。临走之前,他留下了一把手枪,本以为这把手枪是留给董竹君自卫的。没想到夏之时却恶狠狠地说,如果你做了对不起我的事,就用它自杀吧。
此话一出,董竹君的心漏了一拍,她开始怀疑爱人是不是芥蒂自己曾经的身份,或者说他当初与自己结婚只是头脑一热?夏之时对她的冷漠和不信任,让她心寒。可接下来的事情,则更加让她彻底失望。
夏之时回国后,越发担心妻子会红杏出墙。为了避免此事发生,他委托自己的四弟去日本监视妻子,美其名曰陪伴。
被监视的董竹君彻底失望了,被监视、被限制自由、被折辱,夏之时所做的一切,与青楼里那些宵小有什么区别?
经过日本一事后,两人的感情如履薄冰。1919年夏之时被解职,心灰意冷的他开始用抽大烟来麻痹自己,对待董竹君,他也失去了耐心,两人的分歧越发严重,董竹君想让女儿上学,不料却遭到了夏之时的反对。
曾经饱读诗书,传播新思想的革命家,竟然说出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话,曾经吸引董竹君的那道光也消失了。自此,两人的感情只能维持表面的和谐。
公婆的到来,也令两人的感情雪上加霜。这个时代对于女子而言,缺乏包容心和同理心。公婆一来,便开始嫌弃她曾经是清倌人的身份,甚至对她的父母出言讥讽。
公婆的态度,就如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董竹君在这个家再也待不下去了,她选择带着女儿离开这里,就如同当初逃离青楼一样。
1934年,两人正式离婚,这样的患难之情就此画上句号。
离开家后,无以为生的董竹君跟紧时代热潮,打算自己创业。这是她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创业初期,她开办富祥女子织袜厂和出租黄包车的飞鹰公司。
可创业并非纸上谈兵,没有经验的董竹君根本管不好两个公司。没过多久,便倒闭了。她还曾创办群益纱管工厂,为了管理工厂,她整日泡在厂子里不回家。但皇天不负有心人,工厂终于有了起色。
就当她准备松一口气时,工厂却受到淞沪战争的波及。她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又化为乌有。在心灵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下,董竹君彻底累了。
本以为她会变得一蹶不振,然而她仿佛打不倒的小强,从失败中获取经验。
1935年3月,李崇高到上海买办军务时,慕名拜访了董竹君,并借给她2000块创业。在几经摸索,几经磨难后,董竹君以此创办了“世界政要的行宫”锦江饭店的前身——锦江川菜馆。
吸取了前几次的教训,这次她的菜馆办得红红火火,甚至成为了当地特色。当时许多政府要员经常来光顾,就连杜月笙、黄金荣这样的大佬,都是董竹君的座上常客。国际大腕卓别林,也曾去过她的饭店。据说,当饭店座无虚席的时候,就算是杜月笙来了,他也得排队。
周总理称赞她说“ 身为都督夫人,甘心抛弃荣华富贵,单枪匹马地追求真理,参加革命,实在难得 。”
此时的董竹君,俨然已成了人生赢家。
1940年,为了躲避战乱,躲避日军的威逼利诱,董竹君不得不带着女儿离开上海,出走菲律宾,直到1945年才返回上海。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董竹君将锦江两店合并,命名锦江饭店,成为招待外国元首的高级酒店。同时,她还将自己拼搏十几年所赚取的十五万美元全部奉献给国家,并上交了自己的花园住宅。
本以为战争结束了,生活会就此变得安定,谁料在1967年,受到“十年浩劫”影响,67岁的她被冠以“特务嫌疑分子”的罪名,锒铛入狱。1970年2月,董竹君在监狱里度过了自己70岁的生日。直到1972年,她才被释放。
1997年12月,董竹君 在其住所接受《读书时间》栏目的专访。在该专访节目播出56分钟之后, 董竹君却 因患感冒不治去世, 享年97岁。
一句 “我对人生坎坷没有怨言”, 是她对自己这一生的感慨,也或者是她在看尽人间冷暖后的傲气。正如她在自传《我的一个世纪》里所说的那样: “我从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董竹君的生活像是过山车,总是伴随着跌宕起伏和峰回路转,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她从不放弃自己。在逆境下,她也从不依靠别人,靠自己便能逆风翻盘。
她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被环境改变自己,女人就该靠自己好好生活。
董竹君的美,是由内而外的,一生也未曾改变过。
穿过时空的隧道,我们仿佛依稀看到黄浦江畔,那位美丽优雅的女子,在晚风中向人们微笑。
董国瑛还在吗
还在。董国瑛,女,汉,1921年出生,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电影技术学院。她是新中国第一批回国的留学生、建设新中国的骨干,同时也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锦江饭店创始人、著名华侨董竹君的三女儿,董国瑛还在。董国瑛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历史贡献,在京期间,还曾兼任过北京饭店经理,她将耳闻目睹的母亲管理大饭店的经验、作风,在那里继承和发扬。
董竹君的介绍
董竹君,近代企业家,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连续七届的全国政协委员。1她一生历经晚清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十年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1江苏省海门市人,是一个洋车夫的女儿,早年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后结识了夏之时,进而跳出火坑,结成伉俪。后来,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统治,再度冲出樊笼开创新的人生。历尽艰难险阻,她创办了上海锦江饭店,南京及上海军政要员也经常出没于此。卓别林访问中国时,他曾在锦江饭店品尝香酥鸭子。解放后,董竹君将饭店无偿捐给了政府。1997年12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生前著有自传《我的一个世纪》,著名导演谢晋以其经历拍成了电视剧《世纪人生》。
上海五星级酒店, 创始人是谁?
上海锦江饭店久负盛名锦江饭店创始人,作为知名的五星级酒店锦江饭店创始人,这里接待过5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张爱玲最爱在这里构思、创作。它已经成为了上海滩的标志之一。而创始人董竹君也开始被大家所熟知,她的一生可谓传奇,活出了很多女性理想中的样子。
董竹君出生于贫困之家,父亲是洋车夫。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为我们描述了那个时代车夫的辛酸生活。军阀混战国家动乱不安,一家人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迫于生计,她沦落青楼卖唱。缘分来了挡都挡不住,在这里她结识了北伐军四川总司令夏之时。自己赎身之后与他结为夫妻。
好景不长,婚后的夏之时一反常态加上仕途不顺,开始频繁且严重的家暴。而董竹君连生四女,婆家人开始对她冷眼相对。既然过不下去,那就离婚!她独自带着四位女儿开始了流浪生活,一度有轻生的念头。年少吃苦的她终于在1935年熬了出来,创建了锦江菜馆,招牌菜是香酥鸭子。卓别林来中国专门到此吃这道菜。小店饭菜可口,生意奇好,上海滩当仁不让的老大,杜月笙到此吃饭,还得排队等候。
这杜月笙也是个暴脾气,有一次等的实在太着急了,就对董竹君说锦江饭店创始人:钱和房子锦江饭店创始人你缺什么我给什么,尽快把店面扩大吧!然后小店开始了初具规模的扩展。后来还是碍于杜老大的面子,上海法租界破天荒给她签发了营业执照。名气越来越大,已经不局限于上海滩。以至于当时但凡有头有脸的人,就没有不知道的。除了张爱玲喜爱在此处创作之外,郭沫若在上海最难的那段日子,锦江菜馆承包了他的日常饮食。郭沫若为了感谢就写了好多诗送给董竹君。
作为坚强女性的代表,董竹君极具爱国热情。上海解放之后,深知国家有难。董竹君将自己十几年来赚的所有钱奉献给国家,还包括自己的大房子。从小吃惯苦的董竹君居住在一个普通的小房子里。她仅仅留下了郭沫若送给她的字。一个极具民族大义的女人,为了国家奉献她的一切,锦江饭店能有今天离不开她的苦心经营。她值得更多的鲜花和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