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18322445027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公历什么是农历?
加了《冇》字将可能有问题的字词隔开。
如图一:
公历一般指公元(纪冇年体冇系)。
公元,即公历纪冇年冇法,是一种源自于西冇方冇社冇会的纪冇年冇方冇法。原称基冇督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是由意冇大冇利医冇生兼哲冇学冇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冇革而制冇成的一种历法——《格里历》,其渊冇源为《授时历》。1582年,时任罗冇马冇教冇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
公历纪冇年以耶冇稣冇诞冇生冇之冇年作为纪冇年的开始。在儒略历与格里高利历中,在耶冇稣冇诞冇生之后的日期,称为冇主冇的年份Anno Domini(A.D.)(拉冇丁)。而在耶冇稣冇诞冇生之前,称为冇主冇前Before Christ(B.C.)。但是现代学者为了淡化其宗冇教冇色冇彩以及避免非基冇督冇徒的反感而多半改冇称用“公元”(Common era,缩写为C.E.)与“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缩写为 B.C.E.)的说法。
如图二:
农历,中冇国冇传冇统历法。它根据月相的变化周冇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并把一个太阳回归年划分为24段,形成二十四节气。通过参冇考冇太阳回归年,设置闰月使其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为一种阴冇阳冇合历历法。
农历又有夏历、阴历、旧历、华历、中历等称。因使用“夏正”,旧时多称为夏历,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农历属于阴冇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公历是农历? 什么是公历
1、公历不是农历,公历属于阳历。
2、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3、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4、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5、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什么叫公历,什么叫农历?
公历是阳历。我们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国际上公用的历法,即公历。它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作为一年,然后分为十二个月,称之为太阳历,即阳历。它是西方人订制的,港台人士也称为西历,西元。农历: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

公历是阳历。我们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国际上公用的历法,即公历。它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作为一年,然后分为十二个月(月份数有31天、30天、29天几种,均是人为规定),称之为太阳历,即阳历。它是西方人订制的,港台人士也称为西历,西元。农历: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什么叫公历,什么叫农历
公历,即公元,是一种公历纪年法,其起源于西方社会,原本叫做基督纪元,也可称为西历、阳历,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是古人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制定的,也可以叫做阴历。
什么叫公历,什么叫农历
公历是由意大利哲学家对儒略历加以改革制成的一种历法,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1582年,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
农历,旧时称为夏历,1970年以后改称为农历,这种历法属于阴阳合历,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有十二个月,闰年有十三个月。
辛亥革命爆发后次年,即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采用公历作为国历,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
农历、阴历、阳历、公历是啥意思怎么区分的?
1、农历就是阴历,阳历即使指公历;
2、以太阳视运动为依据设置的历法,叫“太阳历”,简称“阳历”,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就是这种,由于它来源于西方,是辛亥革命时期才传到我国的,所以也称为新历;
3、以月亮的视运动规律为依据设置的历法,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这是东亚国家沿传的;
4、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妙。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阳历每年分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规定7月以前,单月为大月,双月为小月;8月以后,双月为大月,而单月为小月。每年所余的5小时48分46秒,只至四年约满一天,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里,这一年叫闰年,所以闰年的2月有29天。
5、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新历法,就是所谓阴阳台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叫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阴历约每过二三年多有一个闰月。
扩展资料:
历法,是推算年、月、日,并使其与相关天象对应的方法,是协调历年、历月、历日和回归年、朔望月和太阳日的办法。
回归年约为365又1/4 日 或 12又7/19朔望月,朔望月约为29又1/2 日。年长不是月长的整数倍,也不是日长的整数倍;月长也不是日长的整数倍。不同的文明,在协调年月日的时候,采用了不同的策略。
罗马人在开始的时候,采用的是每两年插入3/4个月的做法,后来逐渐将每年多于12个月的日子分到各个月里,逐渐演变成宫分历,也即是太阳历。天主教文明影响下的格里高利历,亦即是国际普遍采用的公历,是太阳历;波斯历,也是太阳历。
中国人、印度人、犹太人、阿拉伯人则比较重视朔望月的意义,依然采用月分历。其中,中华历、印度历、犹太历是阴阳合历,一年有12或13个月;伊斯兰历是太阴历,一年只有12个月。
宫分历的日期和季节比较契合,月分历的日期和季节则有一定的偏差。月分历中,太阴历的日期和季节的偏差,每年约11天一直累计下去,约32年之后,累计偏差会达到一年;而阴阳合历,则通过置闰的方法,将历日和季节的偏差控制在一个月以内。
犹太历的置闰法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犹太历是以春分为太阳年节点,春分始终处于犹太历的第一个月,闰月则置于最后一个月之前。
中华历和印度历的置闰法则比较复杂。中华历和印度历,是以进入历月的星座决定月份的排序,无星座进入的月份置闰。
月分历的日期和月相比较契合,宫分历的日期则和月相完全无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阳历百度百科-阴历百度百科-历法
什么是公历什么是农历
阴历就是农历,阳历就是公历
阳历(公历):
我们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国际上公用的历法,即公历。它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作为一年,然后分为十二个月(月份数有31天、30天、29天几种,均是人为规定),称之为太阳历,即阳历。它是西方人订制的,港台人士也称为西历,西元。
农历(阴历):
除公历(阳历)外,我国保留了自夏朝以来一直使用的历法——夏历,它是以十二个月亮公转周期作为一年,这样一年的时间比一个太阳回归年要少十多天,故又通过置闰的方试使二者保持一致,称之为太阴历(月亮号称太阴)。它还包含着二十四节气等历法知识,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亦称为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