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18322445027
本文目录一览:
- 1、七情六欲指什么
- 2、七情六欲具体指什么
- 3、人的七情六欲指的是什么?
七情六欲指什么
《大智度论》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七情六欲指什么,欢迎大家分享。
所谓七情,就是指人的七种感情。儒家的'说法是:喜、怒、哀、惧、爱、恶、欲。
至于“六欲”的说法,比较简单了,最初是来自《吕氏春秋》。其中说:“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这话的意思就是,“全生”的人,“六欲”都是得到了适当的满足的。所谓“全生”,是人修养身心的最高境界。这里古人没有指出“六欲”都包括什么,后来有人注释说,是“生、死、耳、目、口、鼻”,就是泛指人的各种欲望。
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不同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中医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中医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但对应五行的只有“怒、喜、思、悲、恐”五种)。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应该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病。佛教中的说法与《礼记》中的说法基本一致。佛教中的七情是“喜、怒、忧、惧、爱、憎、欲”。
七情六欲具体指什么
七情六欲是一个心理反应。一般来说七情六欲指的是什么,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感情七情六欲指的是什么的表现或心理活动;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不同学派对七情六欲内容的描述有所不同。
“七情”最早见于《礼记•礼运 》中,原文记载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如今说到七情必须得提一提佛教的“七情”。其实佛教的“七情”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绪。
《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 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 《大智度论》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



人的七情六欲指的是什么?
七情:指喜、怒、哀、乐、爱、恶、欲七种情感。
六欲:指生、死及眼、耳、鼻、口所产生的欲念。
七情六欲泛指人的各种感情和欲望。
读音:qī qíng liù yù
出处:《飘荡的尘埃》:“项英不是神仙;也不是木头;而是一个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人;是个既有优点又有错误的人。”
反义词
四大皆空
读音:sì dà jiē kōng
意思:四大:古代印度认为地、水、火、风是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佛教借指坚、湿、暖、动四种性能,并认为人身由这“四大”构成。佛教的说法,指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虚无的。常用来表示看破红尘。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一心无挂;四大皆空。”